首页  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教学科研  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学团工作  招生就业  信息公开  审核评估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师资队伍 
 现任领导 
 院设机构 
栏目名称 当前位置
博士简介
2020-12-17 08:48  

闫春岭

男,1975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库入库人员,河南省力学学会理事,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安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20123月毕业于同济大学地下与建筑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土体的动力特性及钢纤维再生混凝土耐久性。参加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作者发表教研、科研论文45篇,其中SCI期刊检索论文3篇,EI期刊检索论文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河南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及安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各1项,获得安阳市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2项,指导学生获得2018年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指导“建达杯”河南省第一届结构模型设计大赛获二等奖;指导学生获河南省“挑战杯”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近年来,被多次评为安阳工学院优秀教师、安阳工学院教学改革先进个人、获文明教职工称号。

 

拓万永

工程师/讲师,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仿生一体化蜂窝板。

2001.07-2013.03 在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冶金设计院从事工民建结构设计

2013.03-2017.06 在东南大学读博。

2017.07至今在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任职。

 

杨春林

2003年本科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专业,2011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出站,20118月到20199月,河南科技学院资环学院教师。20201月至今安阳工学院土建学院教师。

 

李金贝

本科华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北京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博士北京交通大学岩土工程专业

2013年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2016年起任交通工程部土木工程处副处长,主要负责公司全球交通土建工程的前期可研、技术支持和招投标工作。先后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屈新

男,1987年生,博士,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本科毕业于三峡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7.9~2011.6),硕士毕业于三峡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2011.9~2014.6),硕士期间曾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石计算力学组进行交流学习(为期1年半),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岩土工程专业(2014.9~2017.7)。20177月至今在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工作。

近年来,一直从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并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2013CB733201-大型滑坡长期演变的地质力学及成灾模式研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项目-震后降雨型滑坡形成机理及其危险性评估,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5-01-边坡结构特征探测与稳定性评价研究。在研科研项目4项,其中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反倾向层状边坡块体-弯曲倾倒破坏机制研究及其流形方法模拟(202300410011),安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反倾向层状边坡关键块体锚固技术研究。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已发表论文17篇,其中SCI/EI论文5篇,高质量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4项实用新型专利已经公开发表,3项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完成国际会议大会报告1次。

 

张勇:

31,河南安阳人20209月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专业为岩土工程,研究方向包括山地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技术。

博士求学期间认真学习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此外,我作为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参与了导师的多项纵向项目的撰写和申报等工作中。比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山区泥石流物源量估算与预判关键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多尺度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发生机制与风险韧性管控)。作为主要参与者和项目负责人完成多项国内外山地灾害勘查与防治工作的报告编写和项目验收工作。比如:芦菴滩水电站(池潭水电厂扩建工程)山洪泥石流灾害专题研究报告、云南迪庆海巴洛巴沟泥石流监测预警阈值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与巴基斯坦跨界河流水资源合作策略基础研究等项目。

通过一系列的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的历练,具备基金、工程任务的申报、数据分析和处理、研究报告的撰写等能力。

 

张仲军

男,汉族,1982.6月生,四川阆中人,20057月参加工作,2003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副教授职称。

20057月至20157月,安阳工学院,教师

20159月至20186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87月至今,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师。

20197月至今,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教研室主任。

获得的主要教学荣誉:

2010年获安阳工学院第五届校优质课比赛二等奖。

2013年,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5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斯维尔”杯BIM模型应用技能大赛,获优秀指导奖。

201911月,获安阳工学院首届说课比赛二等奖。

科研方面:

主要研究方向为:建成环境与人体热舒适、适应,建筑节能,绿色建筑。

主要学术成果: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一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项,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EI收录1篇,参编教材1部。

 

谢湘平

女,土家族。出生日期19876月。

教育工作经历如下:

本科 2005.9~2009.7 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

硕士 2011.9~2014.6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

博士 2014.9~2017.6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岩土工程专业

工作 2009.9~2011.7 上海同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目前为止,以第一作者申请、撰写科研成果统计情况如下:

国家青年基金项目1项;SCI论文2篇;EI论文2篇;核心论文5篇;发明专利(含实质性审查)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

 

代金秋:

女,博士研究生,讲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岩土工程稳定与加固目前发表EI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发明专利3项,参编建筑设备教材一部,国家一级建造师。

 

吴佳斌:

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四纪地质学专业。

本人性格沉稳,做人诚信踏实,富有责任感,学习和适应能力强,;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交际管理能力。

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六盘山附近红粘土记录的中新世碳循环过程和转换机制研究。以甘肃庄浪地区红粘土地层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磁性地层学研究,构建剖面磁性地层年代框架。利用地球化学手段,构建红粘土化学风化强度变化历史,演绎中新世古气候变迁。同时,利用磁化率各项异性手段,重建研究区中新世构造应力变化历史,探讨应力构造扰动对化学风化强度的影响。为现今全球变暖的原因解释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在学期间,参与了导师的多项研究项目,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 项目)(中国西部大陆剥蚀风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化的关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新生代高温期柴达木盆地、六盘山邻区和赣南地区陆相沉积记录的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 类)(中国南方中新生代沉积与夏季风起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季风变异和干旱演变的驱动机制)等。同时,发表国内外论文9篇,其中第一作者两篇。具有一定的基金项目申报以及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杨新敏:

202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专业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为地下水污染监测、防控与修复。科研经历:博士期间主要参与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纳米零价铁在含水层中的腐蚀过程与产物演化对三氯乙烯去除的影响机理研究NSFC 41572229》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项目《地下水水质演化调查指标识别(DD20160312有机污染物指标筛选及配套分析技术方法优化1212011121171, 1212011121170》。

 

李景海:

教育经历

19939月至19977月    四川联合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本科

20029月至20057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专业 硕士学位20139月至20167月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水土工程专业 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78月至20105月,安阳市幸福渠管理处

20105月至今,安阳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183月至今,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任教

论文、专利等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其中4EI收录,2篇中文核心;以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论文3篇。作为主要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陈鑫:

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市政工程专业。先后在省国土资源部门、市政设计研究院及高校工作,具有相关行业科研、工程及管理工作经验。

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中,鉴定为“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 项,“国内领先水平”2 项,“国内先进水平”1 项;作为主要起草人参加 3 项省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完成多项给水、污水处理厂站及输配水管网的设计、咨询、规划及科研任务。

近年来,获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主持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计划项目1项。

 

王振康:

博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师从李文平教授,于20206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专业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研究方向为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具体包括采场上覆岩-土体复合结构动态演化规律、岩石学特征与岩石宏观力学机制以及环境工程地质模式区划。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系统学习了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了研究领域的相关技能和方法,具备了独立的科研能力,能够顺利开展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科研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分别参加了导师的多项纵向和横向项目的申报、撰写和汇报工作,其中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我国西北煤炭开采中的水资源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子课题“西北煤田生态--地质结构特征与环境工程地质模式(2015CB2516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侏罗系煤层上覆N2红土采动破坏突水机理与防控研究(41430643)”、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学科前沿科学研究专项重点项目“鄂尔多斯煤田开发工程基础研究(2017XKZD07)”以及“超大采高综放水害防治及覆岩变形光纤监测研究”等。此外,积极参加了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包括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第十六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年会以及第六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

通过以上纵向和横向项目以及学术活动的交流、实践和历练,具备了科研基金项目、应用工程项目的撰写、申报、执行以及汇报等能力。

 

娄高中:

2014.92018.12 河南理工大学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矿业工程博士

2011.9 2014.6 河南理工大学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矿业工程硕士

2007.9 2011.6 河南理工大学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测绘工程学士

近年来,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EI检索4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

 

王成立:

男,1988年生,河南林州人,博士。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均为地质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主要为岩土钻掘定向与电磁波随钻测量。博士期间主要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深部探测专项子课题1项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项;发表EI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郑先超:

男,197212月生,博士研究生。现任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20141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7月起在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工作至今。

长期担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等课程主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教学研究项目。

近年来先后承担主持《新型带暗撑装配整体楼盖受力性能的研究和分析》《新型装配整体结构体系的实验及理论分析》,《高强螺旋箍筋约束混凝土风电塔架结构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化关键技术》等科研项目,获得各级各类科研经费25余万元,并参入多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黄艳霞:

女,汉族,1984.10月生,湖北汉川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讲师。

20147月至20196月,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师

201612201712月,英国萨里大学,访问学者

20197月至今,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预制复合墙板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科技创新项目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篇,EI收录3篇。

 

吕谦:

博士研究生学历,讲师。

2015.92018.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岩土工程博士

2011.9 2014.6 黑龙江科技大学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岩土工程硕士

2005.9 2009.6 河北工业大学 电气及其自动化学院 电气工程学士

近年来,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EI论文检索6篇,核心论文5篇,其它2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项;主持并结题开放基金项目3项,主持横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Copyright © 2012-2015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  邮政编码:455000  E-mail: ayitcivil@126.com